(新闻:刘鹏帅 图片:中音史学会)
2018年10月12-15日,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颁奖大会在河南大学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大厅音乐厅举行。我院中音史师生团队十余人前往参会,有三位同学的论文获奖。
据悉,本次评奖分为学士组、硕士组、博士组三类。其中学士组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我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周鹏窈《雅饰:明代文人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以吴门四家为中心》获得三等奖,论文指导教师康瑞军。硕士组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7篇,我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刘恒秀《抗战时期的武汉合唱团研究》和宁太兴《丁若镛的<乐书孤存>研究》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论文指导教师分别为陈永和徐海准。
10月13日下午,康瑞军、陈永分别作了《朱熹及其师友们的古乐观》和陈永《晚清音乐史研究的学术构建》的专题发言。康老师尝试从南宋新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的眼光和语境观察,尤其是通过朱熹与师友如韩元吉、蔡元定、楼钥、叶适间的书信往来中的音乐谈论,展现出一个立体、多面的朱熹。浙江师范大学韩启超教授认为发言人扎实、生动地考察了朱熹的音乐思想和社会文化语境,让我们认识到其“明道”的音乐思想与宋代以汉化为核心的社会思潮有很大的关系。陈永老师首先指出目前在音乐史学研究中对“晚清”这个词运用较少,并认为“晚清音乐史”的提法是基于中国史学传统的一种自在体系的学术表达,它将突破现有的“作家、作品、事件”的叙事模式,而更突出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展开细节性的研究。上海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大厅冯长春教授认为发言人提出的问题涉及音乐史学史,很多关于断代的称谓都是基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的,我们在研究中应反思如何跳出这些断代的概念,来体现音乐史自身的规律。
10月14日,我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宁太兴和杨旭波先后在大会上作了《丁若镛的<乐书孤存>研究》、《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引文数据》的专题发言。宁太兴该文通过对18、19世纪朝鲜半岛学者丁若镛《乐书孤存》文本研究,来解释这位海外学者面对中国音乐文化时的思想特征。武汉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大厅孙晓辉教授认为宁太兴这次发言条理结构非常清晰,在有限时间内对丁若镛乐律学思想做出了较好的阐释,尤其肯定了宁太兴注意到《乐书孤存》不同版本间的问题,孙教授认为宁对丁若镛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关注海外的中国音乐史研究情况。杨旭波的论文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从定量与定性双重维度入手研究杨荫浏的学术影响力。中央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大厅蒲方教授认为杨旭波的论文中将定量分析引入音乐史学研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定量引入后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上,如何利用现象上的数据思考杨荫浏《史稿》的影响力,还需要作者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
这次会议,华师参会同学与外校同学,学者之间积极交流,互相观摩,不仅建立了学术联络与友谊,而且对什么是学术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学术热情、学术态度、学术语言、学术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获奖和发言同学更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动力。